20年的餵母乳競賽,誰是贏家?

鉅細靡遺的計分標準,讓人有閱讀工廠作業守則的錯覺。

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李秉穎回憶,早期母嬰親善認證要考醫師100題選擇題,「其中一題問:如果媽媽乳汁不夠怎麼辦?正確答案是:不可能不夠,一定是餵不好。」李秉穎至今想起來還是不以為然。

2015年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,台灣高於全球平均 ▲ 資料來源:聯合國兒童基金會、加拿大

台灣人使命必達的好學生心態,使得母乳哺育率開始超英趕美,2009年台灣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41.2%,加拿大僅有25.9%;2010年英國6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為1%,台灣則為44.5%。

追求了國際級的好成績,卻忽視母親在哺乳路上的實際需求和感受。許多媽媽在產後病房寫下血淚斑斑的哺乳日誌。

催乳不成心力交瘁的媽媽

「護理人員說是生完小孩就要學餵奶,不然回家後沒人教怎麼辦」,林小姐4年前在北部的母嬰親善醫院生小孩,整個產程拖了快兩天,最後還是「吃全餐」剖腹產。傷口痛加上體力全失,想要好好休息,卻遇上護理人員把小孩推到她旁邊,鼓勵她開始餵母乳。

她忍痛開始親餵,但是過幾天小孩就因為奶水不足,小孩黃疸嚴重,只得送到病房去照光。「我很心疼小孩,也很挫折,每天都在哭,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」。在「母乳等於母愛」的社會期待下,媽媽們自責、有罪惡感,媽媽哭、爸爸哭,全家愁雲慘霧。

《親子天下》在2018年3月間針對3歲以下幼兒母親網路調查,共回收超過1100份問卷。高達98.6%產前就決定哺餵母乳。有48.2%的媽媽在產後病房學習母乳哺餵時,感到壓力,其中16.1%的人非常有壓力。